2)第224章 决战海军信心源头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有相当大的余力,其1913年的军费开支仅仅占到国民收入的%,远不是那些操着一口伦敦腔的人们所认为的德国行将破产的情况。德国完全有能力在不影响陆军建设的情况下去打造海军,那么这笔钱就没有理由不去造军舰!

  尽管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让德国倾尽全力强化陆军或许会在一战的战场上更加有效,然而这却无疑是和德国的世界帝国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的局面。急速发展的德国需要争夺海外市场、参与到拥有暴利的海上贸易中去、以及夺取阳光下的土地。而要想满足这些条件,则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武力后援。大力发展海军是德意志帝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清英所能做的只有顺应这个历史的潮流。

  幸运的是,对于德国而言,一战时期的皇家海军绝非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的确是登上了自人类进入海洋时代以来的空前绝巅。1914年战争爆发之际,英国在扣留了2艘奥斯曼帝国的战列舰之后,其正式竣工的新锐主力舰数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31艘;而同期德国只有17艘能够使用,其中还有一艘宝贵的战列巡洋舰戈本号被隔离在了遥远的地中海,无法返回本土。1916年日德兰海战爆发之际,英国现役无畏舰的数量更是达到了42艘,而德国只有22艘予以应对,在数量上居于绝对的劣势。于是,在谈及一战时期的英德海上力量对比的时候,一些人便总喜欢援引以上的两组数据来证明皇家海军的不可战胜性。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导致德国海军的历史阵容只有英国50%出头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德国人的造船“速度”只有英国的一半,而是由于英国“抢跑”了的原因!

  翻开两国尘封的造舰历史便不难发现,德国人的造舰速度绝对不算慢。从1907到1912年的这6年时间里,德国一共开工了24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被坑了的布吕歇尔号也同样彰显了德国的造船能力),年均能开工4艘主力舰,达到了英国年均6艘70%的份额。然而英国由于是无畏舰的创造者,从1905年就开始了无畏舰的建造,并于1906年批量建造;这相较于1905年还在开工德意志级前无畏、并于整个1906年都停下了新舰工程、等待属于自己的无畏舰设计的德国而言,显然获得了极大的“抢跑有效”的优势。除此之外,再加上德国在1913年和1914上半年对于本国的潜力挖掘不足,以及英国在战争期间对外销奥斯曼和智利的主力舰漂没,才造成了德国海军主力舰数量只有英国50%出头的悲剧。

  但在这一位面,情况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清英的推动,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