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3章 经济格局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东欧占领区,其民众所急需的显然不是枪炮弹药。而是在生活消费中所必需的各种商货。

  这一外在条件无疑极大地改善了德国当前的工业组成。此前,由于俾斯麦所主导的欧洲体系在19世纪末期的全面崩溃,使得国际形势骤然恶化的德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国防工业上去;而这一选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德国民众口袋中的钱财数量远不能符合其实际的工业能力。

  在大战爆发之前的1912年,德国的钢产量高达1730万吨,比英法俄三国的总和还要多出10%,其发电量和煤炭产量也遥遥领跑于欧洲各国;然而在国民总收入上,他们却远没有重工业这般霸气侧漏的华丽数据。德国1912年的国民收入不过26亿英镑。较英国亿英镑的数据并无明显优势,这还是在本位面中较历史同期有相当程度加强的成绩。如果算人均收入的话,德国民众更是只能平摊到不足39英镑。而英国民众的这一数据却能超过50英镑,多寡高下已然立判。

  即便是在重工业上已经被德国远远抛开的法国,其在战前的国民收入也能达到12亿英镑之多,而这也正是法国敢于同夙敌叫板的底气所在。而相较于国民总收入高达亿英镑、人均也有79英镑的灯塔国,德国则更是相形见绌!这其中不成比例的差距一部分是因为金融,另一部分则无疑是轻工业使然了。

  虽然轻工业不能在战争中尽数转化为军备所用。但它却直接关系到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而由于基本的经济原理,钱显然是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最核心的力量源泉。只有有了钱。耗资巨大的重工业才有能力建立起来,并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发展。轻工业从来都是重工业赖以存在的承载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同样是其力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有鉴于此,清英便借助这一在国际压力和市场需求上都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执掌经济大权的情况下大力扶持这一势力,以求从根本上消除德国自立国之初便出现的工业头重脚轻的不利局面。

  短短数月间,德国的轻工业产值就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通过从造船厂大批下水的商船、和已经得到修复的东方铁路,这些轻工业产品便从德国本土销往遍及世界的各处占领区。而在国营垄断和贸易剪刀差的作用下,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的橡胶、咖啡、烟草、棉花等基础原材料随之进入德国本土,这无疑使得德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个此前所从未有过的良性格局。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经济模式也第一次在德国的身上建立了起来。由于这些原材料是从殖民地以极低的价格虏获而来,德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无疑较从前有了极大幅度的降低;而一旦这些商品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