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4章 可封王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光汇聚到了杨一清身上,他是军务会议总参谋,他有什么评判?

  杨一清开了口:“永乐六年,史载太宗皇帝得安南,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零八万七千五百有奇。”

  他开口就是数字,面对今天这个新题目,杨一清首先表现了同样天才级别的记忆力。

  众人思索着杨一清列这些数字的原因,只听他很平静地问皇帝:“敢问陛下,若克复交趾,杀,还是抚?”

  武英殿内一阵寂静。

  王守仁心头也如压着巨石一般,凝重地看向皇帝。

  杨一清说话很简单,一句话直指本质。

  交趾在明初时,便有了数百万人丁。交趾虽有大片宜粮之地,要养活那么多人丁,还有多少余粮可供输运到大明腹地,使大明有更充足的粮饷?交趾是北击鞑靼、瓦剌的根基之一?

  太难了。

  而宣德年间为何放弃了交趾?叛乱不断,继续治理下去成本太高。叛乱是需要条件的,那么多人丁的支持、自宋以来数百年已然自成一方的惯例,没那么好打破。

  杀,那意味着要杀掉数以百万计的交趾人丁,再迁大明百姓过去。这样的例子,史册上多的是。

  迁民实边,也不见得好用。强如盛唐,征高句丽后迁了多少人丁过去?八年后就又回来了。

  迁民实边,除非军威极盛,已经杀得那边再无力反抗,杀得良田都无主了。

  非如此,就只能借鉴云南的经验,花上数以百年慢慢消化。

  云南的经验都不见得在交趾好用,云南原先才多少人丁?是交趾的数百万众吗?

  杨一清提出的问题,是道德上的极大拷问:抚,不足以短期反哺;杀,朱厚熜要背这种道德包袱吗?

  朱厚熜摇了摇头:“不杀,也不抚。”

  杨一清愕然地看向他:开疆拓土,你不杀又不抚,要怎样?

  “朕做生意。”朱厚熜给出了他们意料之外的答案,“国与国间,只讲利益。朕出兵助黎氏,他若夺回大位,用什么向朕换?朕不要区区一句称臣。”

  王守仁心中一动:“谅山、谅江、新安三府,尽是镇南关以南险要之地。若只是三府,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一些其他险要之地,设一处行都司。”

  大明掌握了陆路上直入交趾的那些险要之地,以后随时都能再进一步。交趾膏腴之地失了这些屏障,就只是囊中之物。

  这也算开疆拓土了,而且后续不需要多大的成本。那里人丁不多,作为边镇,武力弹压住就好。

  朱厚熜点了点头:“不够。这回报,可不足以成为朕将来北望根基之一。”

  顿了顿之后他说道:“在这里,朕先说说皇明记这几年在交趾的成果。”

  皇明记奉旨从交趾买粮、雇人在广东应役,这几年的时间里是流水般的银子花了出去,换回的除了大量实物物资,还有交趾内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