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嘉靖朝第一个入庙的功臣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嵩只准备在轮到自己、必须要发言一下的时候说点什么。

  他当然也只会说一些大义凛然的话,集中说一说江南存在的问题。不论如何,帮陛下从江南获得更多实利总是好的。

  这个家伙,所谋更深远。

  其中确实有赌的成分,但焉知皇帝最终会作何决定?张孚敬作为皇帝十分信重的新法干将,他的奏请既然已经被压了两个多月才讨论,已经证明皇帝顾虑重重,那奏请并非出自皇帝授意。

  消息要先传入宫中才会下令去鸣钟,所以杨一清府上已经一片缟素的消息自然很快被更多人知晓。

  论谋划,当时可算是集体智慧,起始是皇帝的大胆想法,中间有数人赞画完善细节,后来也是战局不断变化、王守仁抚定朵颜三卫创造的战机。

  杨一清的建议,用意不止如此。

  现在,每次参加国策会议的时候,严嵩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应对这么多人此起彼伏的争辩声音。

  其他人都琢磨着严嵩的话,知道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些根本。

  宣大一战中,唐顺之始终呆在怀来,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也许只有杨一清这样的人才知道,唐顺之以那样的年纪担任着宣大巡抚还把当时后方的诸事理顺,有多不容易。

  “杨总参有没有细说,为什么唐顺之去了三边,俺答不会侵宣大?”

  于是轮到他时,严嵩缓缓地开了口:“我出身江西,督抚过浙江。江南之富庶,自不必多言。然陛下御极,最重忧虑便是何以富国,这才有了新法。嘉靖五年以来,诸省逐步推行新法。哪怕北直隶,如今虽未如其余省份设诸司,各府县却是改了新制。唯南直隶仍如旧制。”

  “但如今三边不是连年有寇边吗?鞑子只是死了个大汗,又不是死绝了……”

  面对如今因为拆分南直隶提议而涌动起来的暗流,这个任命能够很明白地暗示朝野:皇帝的意志才最大。

  朱厚熜眼中精芒闪动:还包括杨一清自己的身后恩荣。

  张孚敬作为提议人,自然由他先阐明理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骤闻杨太保公薨逝,大明失一柱,朕哀痛煞。杨卿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德才一时无两。十八岁入朝,一生为国,四朝皆有功。总参四余载,鞠躬尽瘁,殉国而忘家。今骤离世,朕既失肱骨,复失良师。着礼部赐祭、议谥,工部赐葬,务求哀荣。杨卿应宁追赠太傅、安宁伯,神主入庙,待朕千秋后同飨血食。其子邵芳,封安宁县爵。钦此。”

  怪累的,怪闹心的。

  阳春三月,国策殿里,关于设立淮扬布政使司的提议终于展开了第一次正式讨论。

  国务殿和实权宰相的设立,会让将来的官场产生很大的变化。但是皇帝只要还存在,百官能任什么位置,始终还是那两个字:圣眷。

  但是如今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